两周(西周、东周)至秦汉时期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,曾经培育了秦晋文化、燕赵文化、齐鲁文化、荆楚文化、吴越文化、巴蜀文化等文化类型区。在这个异彩纷呈的传统地域文化百花园中,齐文化无疑是一朵瑰丽的奇葩。
所谓齐文化,就是齐地齐人一组组共同体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、在历史过程中累积的一切生产生活样式、行为方式、礼仪制度、风俗习惯、宗教信仰、伦理道德、思想、情感、观念、知识、科学、技术等,以及蕴藏着文化信息的人工制品的总和。
齐文化渊源于殷商以前的我国东西部两大文化圈。东部文化圈主要包括三个部分,即今山东地区的史前考古文化、东夷文化和殷商文化。西部文化圈主要包括两个系统,即姜炎文化和姬黄文化。两大文化圈在一定条件下,经过长期的互相碰撞、交流、濡化,至公元前11世纪,姜太公尚封齐建国,终于整合成一种新型文化,即齐文化。
齐文化一旦形成,便像一条生生不息的湍急河流,以汹涌澎湃之势,流过了春秋、战国、嬴秦,到两汉时期,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,与鲁文化等其它地域文化交汇为一。由此可知,齐文化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,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淄河流域是齐文化的中心,海岱之间是齐文化的腹地,先秦时期的齐国文化是齐文化的主体。
西周时期,姜太公至国修政,因其俗,简其礼,通商工之业,便鱼盐之利。人民多归齐,齐国遂为东方大国。春秋时期,齐桓公任管仲为相,富国强兵,尊王攘夷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。战国时期,田氏代姜,继往开来。齐威王悬赏纳谏,励精图治,一鸣惊人,一飞冲天,齐国列为战国七雄之冠。齐闵王时期,齐、秦互称东、西两帝,可谓双峰对峙。当时,东齐、西秦、南楚三足鼎立,大有天下三分之势。对此,司马迁以赞叹的笔墨,在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中写道:“吾适齐,自泰山属之琅邪,北被于海,膏壤二千里,其民阔达多匿知,其天性也。以太公之圣,建国本,桓公之盛,修善政,以为诸侯会盟,称伯,不亦宜乎?洋洋哉,固大国之风也!”
齐都临淄,原为东夷部族爽鸠氏之所居之地,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。发展到战国时期,临淄俨然成为海岱间一大都会。据史载:“临淄之中七万户……临淄之途,车毂击,人肩摩,连衽成帷,举袂成幕,挥汗如雨;家敦而富,志高而扬。”(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)其后,临淄继续发展,保持长期的稳定和繁荣。秦汉时期,“齐临淄十万户,市租千金,人众殷富,巨于长安。”(《汉书·齐悼惠王传》)正是这座被后人誉为古代“东方罗马”的临淄,成了齐文化的发源地。
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,在既是“膏壤千里,粟如丘山”,又是风炎土灼的齐国大地上,曾孕育了一大批彪炳青史的杰出人物,其中有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、科学家。荦荦大者有:姜太公、齐桓公、管仲、鲍叔牙、晏婴、孙武、司马穰苴、齐威王、孙膑、田单、邹忌、邹衍、淳于髡、鲁仲连、扁鹊、甘德、徐福、淳于意、盖公等等。孔子曾在齐地闻韶,为之“三月而不知肉味”;荀子在稷下学宫“三为祭酒,最为老师”;孟子居齐,长达约20年之久……真可谓圣智辈出,群贤毕至。
正是这些杰出的人物与素以勤劳、勇敢、智慧而著称的齐地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齐文化。齐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,主要包括:齐地考古文化、东夷文化、齐国政治文化、经济文化、军事文化、科技文化、管子学、晏子学、稷下学、齐地宗教与民俗、齐经学等等。蕴藏其中的“不慕古,不留今,与时变,与俗化”的变革观念;尊王室、攘夷狄,社稷是主、民为邦本的政治思想;“尊贤智、尚有功”、“使有能”,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;“俗之所欲,因而予之,俗之所否,因而去之”,政合民意,令顺民心的政治方针;重法治,尚礼义,行教化的政治传统;国有明君、朝有经臣,和而不同的政治期待;礼贤下士、悬赏纳谏的良好政风;“井田畴均”,“均田分力”,“相地而衰征”的地税制度;以农为本,农、工、商、贸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模式;“来天下之人,聚天下之财”,优商惠贾的对外开放思想;“诚工、诚农、诚贾”,不违农时,取民有度的鼓励生产措施;亲善邻邦,取信诸侯,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称霸方略,庙算,慎战,知己知彼,运筹帷幄的奇兵妙计;围魏救赵,减灶诱敌的取胜战术;义利并重,存亡救绝的价值取向;尊教重士,兼容并包,学术自由的文化政策;“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立”的人生追求等等,都是齐文化的精华所在。
齐文化还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。譬如:被学术界誉为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的《管子》,第一部手工业工艺技术精典《考工记》,人类兵学圣典《孙子兵法》等等。同时,齐文化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址、遗迹、文物、胜景,例如:大汶口文化遗址、龙山文化遗址、后李文化遗址、春秋车马坑和殉马坑、孔子闻韶处、战国四王陵、徐福东渡出海处,以及我国最古老的长城——齐长城等。这些宝贵的资源既是齐文化的载体,又是齐文化的体现。
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,齐文化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,例如:政治方面的尚变革、开明性,经济方面的务实性、开放性,军事方面的智谋性,学术方面的兼容性等等。
总之,齐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、悠久的历史、丰富的内容、鲜明的特点,不仅影响了中国整个早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,而且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辐射力直接影响到魏晋玄学、宋明理学以及秦汉以后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宗教、民俗等各个领域,并且对今天的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,具有良多启迪和借鉴意义。